发改委启动全国碳市场: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

发表时间:2017-12-20 18:14来源:时局

126389.jpg


  12月19日,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。


  当天下午,国家发改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,会上发布的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(发电行业)》 (以下简称“方案”)》显示,我国碳资产的“银行”和“仓库”——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,上海市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运维任务。


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会上介绍,《方案》完成了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总体设计,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,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,分阶段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。


  • 试点地区: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“双降”


碳交易,是全球推动环保、减排采取的市场化交易手段。1997年的《京都议定书》规定了各成员国的排放上限。从这个协议开始,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,在全球市场上进行交易,即“碳交易”。


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,《方案》对全国的碳市场建设设定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制度。一是碳排放监测、报告、核查制度,二是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,三是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。同时也要进行四个支撑系统的建设,一是碳排放的数据报送系统,二是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,三是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。


“我们从八个高耗能行业进行准备,在准备过程当中,发电行业现在最具条件,数据最完整,同时碳排放的规模占比也比较大,大体1700多家电力企业的碳排放总量达到30多亿吨。”张勇表示,未来发改委将从发电行业开始,把三个制度和四个支撑系统尽快建立完善起来,然后再进行系统的测试,在测试的基础上开始真正的货币交易。


2011年以来,国家发改委已在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庆、广东、湖北、深圳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。从2013年开始交易,到2017年11月,7个试点地,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了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成交额超过46亿元。李高介绍,从试点的范围来看,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了双降的趋势,起到了碳市场要发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。


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李高指出,《方案》出台后,工作的重心要从试点转向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。“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有关试点省市、试点市场,还将持续运行一段时间。”


  • 对企业影响深刻


当下,市场最关注的问题是,启动碳交易将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?


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。首先,碳市场会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。过去企业用煤、用气和用电并不清楚,启动碳交易之后,纳入碳交易的这些企业,就要加强内部管理,要从班组的台账到企业的会计注册表,全面地衡量各项指标,加强内部管理。


其次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。过去企业排放多少、排放什么等并没有成本考虑。启动碳交易之后,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当中就会审慎地考虑,对那些又不赚钱或者赚钱不多、竞争又很激烈的产品,就会考虑是不是需要放弃。


再次,对企业的投资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。碳排放权交易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规定,是以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下降法为准。这种情况下,企业不能长期处在基准线以下的位置,必须要加大投资力度,改善经营管理,使得单位产品的碳排放达到一定的标准,甚至超过这个标准,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的地位。


“对于企业而言,只要有钱赚就会有积极性,而我们现在的《方案》就是在推进这件事。”蒋兆理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。


蒋兆理认为,从行业来看,有的企业会因为碳交易增加负担,而另一部分企业会因为碳交易而获取利益,总体来讲,这是一个平衡的状态。


从长远来看,由于管理水平更高的企业发挥了它的产能,这样它的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和相应化石能源和材料消耗就有所下降,从行业来讲,总体成本是下降的。



分享到: